整改率“97.71%”下的致命漏洞 中国黄金4亿安全生产投入难防“陈旧性裂纹”
2025-07-29 20:23

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简称“内蒙古矿业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不幸坠入浮选槽中身亡,另有1名带队老师受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对该事故提级调查。

24日下午,中青报记者从东北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处获得了一份事故情况调查通报。通报显示,已初步查明的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规格1.2m×3m)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当日受集中载荷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据悉,格栅板是安装在浮选槽等设备上方或通道等处的金属网格板,起承载、防护隔离等效果,防止人员或物体直接坠入下方的设备或空间。

事故调查组发现,涉事企业2月份虽对格栅板进行过一次“局部更换”,但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

据红星新闻报道,25日,红星新闻记者获准进入涉事厂区探访。红星新闻记者现场观察时发现,开放参观区域的多个格栅板上存在一些缺口。对于这些缺口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厂区负责人并未直接回应。

涉事企业背景雄厚。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分别由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00489.SH)及北京予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90%及10%,重点开发开发乌努格吐山项目。2024年,内蒙古矿业公司净利润达22.80亿元。

其控股股东中金黄金2020年完成对其90%股权的收购后业绩持续增长。2024年度,中金黄金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33.86亿元,同比增长13.71%。

高调宣传的安全管理遭遇现实拷问。据《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ESG报告》,2024年,中金黄金安全生产投入达4.18亿元(2023年约4.50亿元);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达100%;全年对所属企业开展了82轮次检查,共检查出1485项隐患(其中安全一般隐患1245项、环保隐患192项、重大事故隐患48项),其中1451项隐患已整改,整改率97.71%, 重大隐患已完成整改39项,剩余9项正在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整改。

报告特别提到,2024年7月,内蒙古矿业公司曾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制定详尽的检查方案,采取“全面覆盖排查、全方位整治”的工作策略,覆盖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不断提高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目标性、规范性、专业性和 实效性,并强调要“确保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这些“亮眼数据”并未阻止悲剧发生。事故再次暴露出在安全生产宣传背后,部分企业在落实监管细节、隐患排查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严重漏洞。

就在事故发生前10余天(7月11日),内蒙古矿业公司刚刚召开了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其微信公众号“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曾于7月16日发布文章“分析形势 强化措施|内蒙古矿业召开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目前该文章已删除。

 

该会议曾指出,内蒙古矿业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安全稳定生态环保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安全发展责任意识。各部室负责人要压紧压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各部室分管安全中层管理人员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全面落实好各分管领域的安全工作;公司全体职工要担负起自身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好自身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扎实履职尽责,全面营造全员参与、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以过硬业绩助力公司高质量安全发展。

该会议曾强调,要深刻吸取近期国内事故教训,结合当前季节和时间特点,认真分析研判本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切实把安全生产抓紧抓实抓好。要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抽查等方式,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加强监测预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尽责任、会防范、有准备;要加强常态化监督监管,分区分类实施差异化安全监管,坚决做到严管严控。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形成强力震慑。

更早的今年2月25日,内蒙古矿业公司官微发布的《生产经营|内蒙古矿业选矿部浮选车间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目前,该文章已删除)一文提到,在生产过程中,涉事矿企选矿部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开展车间内部自检自查和安全培训,切实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筛板更换、三系列泡沫冲洗水改造以及药剂制备间和石灰乳制备间、循环泵地面修复等众多改善作业环境技改项目,消除现场安全隐患。2024年,浮选车间安全环保事故为零、职业健康事故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

另一篇7月8日发布的文章《内蒙古矿业:不遗余力抓生产,全力以赴保障选矿生产指标稳定攀升》同样被删除。

初步调查揭示的“陈旧性裂纹”和“局部更换未做无损检测”,与这些高调的安全承诺、密集的检查会议以及宣称的“零事故”和“消除隐患”形成了刺眼的对比。事故发生后,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迅速删除至少三篇相关宣传文章,引发外界对其安全管理真实性的质疑。

事故对资本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7月24日开盘,中金黄金(600489.SH)股价一度暴跌7.74%,市值蒸发近40亿元。中金黄金当日发布情况说明公告,称“事件发生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组织处理,及时按相关程序上报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目前各项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

24日晚间,中金黄金发布进展公告:“目前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停产。公司将根据现场处置情况,积极妥善推动善后工作。”

这起事故造成的惨剧令人痛惜,也再次敲响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警钟。曾被频繁宣传的“零事故”目标,并非纸上数据可堆砌而成,而需落实在每一处焊缝检测、每一块承载钢板、每一次人员引导与风险提示上。年轻生命的代价,理应唤起全行业的深刻反思。

此外,高额的安全投入、密集的安全会议与宣传,为何未能阻止这起由“陈旧性裂纹”引发的悲剧?待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提级调查结果揭示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与管理责任。

作者:Q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