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簡稱“內蒙古礦業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不幸墜入浮選槽中身亡,另有1名帶隊老師受傷。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已對該事故提級調查。
24日下午,中青報記者從東北大學相關工作人員處獲得了一份事故情況調查通報。通報顯示,已初步查明的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選槽上方鋼格柵板(規格1.2m×3m)一側固定角鋼焊縫存在陳舊性裂紋,當日受集中載荷後瞬間斷裂,導致整塊格柵板翻轉脫落。據悉,格柵板是安裝在浮選槽等設備上方或通道等處的金屬網格板,起承載、防護隔離等效果,防止人員或物體直接墜入下方的設備或空間。
事故調查組發現,涉事企業2月份雖對格柵板進行過一次“局部更換”,但未對全部焊縫做無損檢測;事發平臺日常承載標識缺失,未限定同時站立人數;學校與企業簽署的《教學實習安全協議》未明確現場監護、限員和應急流程。
據紅星新聞報道,25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準進入涉事廠區探訪。紅星新聞記者現場觀察時發現,開放參觀區域的多個格柵板上存在一些缺口。對於這些缺口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廠區負責人並未直接回應。
涉事企業背景雄厚。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分別由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00489.SH)及北京予捷礦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90%及10%,重點開發開發烏努格吐山項目。2024年,內蒙古礦業公司凈利潤達22.80億元。
其控股股東中金黃金2020年完成對其90%股權的收購後業績持續增長。2024年度,中金黃金經濟效益創歷史新高,歸母凈利潤33.86億元,同比增長13.71%。
高調宣傳的安全管理遭遇現實拷問。據《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ESG報告》,2024年,中金黃金安全生產投入達4.18億元(2023年約4.50億元);安全教育培訓覆蓋率達100%;全年對所屬企業開展了82輪次檢查,共檢查出1485項隱患(其中安全一般隱患1245項、環保隱患192項、重大事故隱患48項),其中1451項隱患已整改,整改率97.71%, 重大隱患已完成整改39項,剩余9項正在按照時間節點進行整改。
報告特別提到,2024年7月,內蒙古礦業公司曾深入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工作,制定詳盡的檢查方案,采取“全面覆蓋排查、全方位整治”的工作策略,覆蓋安全環保和職業健康等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不斷提高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目標性、規範性、專業性和 實效性,並強調要“確保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然而,這些“亮眼數據”並未阻止悲劇發生。事故再次暴露出在安全生產宣傳背後,部分企業在落實監管細節、隱患排查制度等方面仍存在嚴重漏洞。
就在事故發生前10余天(7月11日),內蒙古礦業公司剛剛召開了上半年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其微信公眾號“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曾於7月16日發布文章“分析形勢 強化措施|內蒙古礦業召開上半年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目前該文章已刪除。
該會議曾指出,內蒙古礦業全體幹部職工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到安全穩定生態環保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增強安全發展責任意識。各部室負責人要壓緊壓實“一把手”第一責任人責任,親力親為、靠前指揮;各部室分管安全中層管理人員要主動思考、主動作為,全面落實好各分管領域的安全工作;公司全體職工要擔負起自身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好自身安全“第一責任人”職責,紮實履職盡責,全面營造全員參與、人人有責、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以過硬業績助力公司高質量安全發展。
該會議曾強調,要深刻吸取近期國內事故教訓,結合當前季節和時間特點,認真分析研判本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形勢,制定針對性防範措施,切實把安全生產抓緊抓實抓好。要強化隱患排查整治,綜合運用日常檢查、專項抽查等方式,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加強監測預警,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盡責任、會防範、有準備;要加強常態化監督監管,分區分類實施差異化安全監管,堅決做到嚴管嚴控。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形成強力震懾。
更早的今年2月25日,內蒙古礦業公司官微發布的《生產經營|內蒙古礦業選礦部浮選車間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目前,該文章已刪除)一文提到,在生產過程中,涉事礦企選礦部浮選車間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公司安全操作規程。定期組織開展車間內部自檢自查和安全培訓,切實提高職工安全防範意識。順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層平臺地面格篩板更換、三系列泡沫沖洗水改造以及藥劑制備間和石灰乳制備間、循環泵地面修復等眾多改善作業環境技改項目,消除現場安全隱患。2024年,浮選車間安全環保事故為零、職業健康事故為零、安全生產事故為零,實現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標。
另一篇7月8日發布的文章《內蒙古礦業:不遺余力抓生產,全力以赴保障選礦生產指標穩定攀升》同樣被刪除。
初步調查揭示的“陳舊性裂紋”和“局部更換未做無損檢測”,與這些高調的安全承諾、密集的檢查會議以及宣稱的“零事故”和“消除隱患”形成了刺眼的對比。事故發生後,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迅速刪除至少三篇相關宣傳文章,引發外界對其安全管理真實性的質疑。
事故對資本市場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7月24日開盤,中金黃金(600489.SH)股價一度暴跌7.74%,市值蒸發近40億元。中金黃金當日發布情況說明公告,稱“事件發生後,公司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前往現場組織處理,及時按相關程序上報當地政府各相關部門。目前各項處置工作正有序進行。”
24日晚間,中金黃金發布進展公告:“目前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已停產。公司將根據現場處置情況,積極妥善推動善後工作。”
這起事故造成的慘劇令人痛惜,也再次敲響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的警鐘。曾被頻繁宣傳的“零事故”目標,並非紙上數據可堆砌而成,而需落實在每一處焊縫檢測、每一塊承載鋼板、每一次人員引導與風險提示上。年輕生命的代價,理應喚起全行業的深刻反思。
此外,高額的安全投入、密集的安全會議與宣傳,為何未能阻止這起由“陳舊性裂紋”引發的悲劇?待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提級調查結果揭示事故背後的深層原因與管理責任。
作者:Q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