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出台:引领绿色金融新篇章
2025-02-25 11:10

2月20日,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首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为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提供基石文件,彰显了中国支持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决心,将丰富国际金融市场高质量绿色债券品种,带动更多中资发行体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市场。该框架的出台不仅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里程碑,也为国际绿色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

《框架》下资金投向支持建设美丽中国

《框架》下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将遵守以下四个核心要素: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及筛选、募集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中央财政预算中合格绿色支出。《框架》内共有六个合资格的绿色项目类别:清洁交通、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环境可持续管理及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

为确保资金真正用于绿色项目,框架对项目评估与筛选、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

- 项目评估与筛选: 框架要求对拟投资项目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其符合绿色标准,并优先支持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项目。

- 资金管理: 框架强调对绿色主权债券募集资金的专款专用和透明管理,要求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定期披露资金使用情况,并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和认证。

- 信息披露: 框架要求定期披露绿色主权债券的相关信息,包括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环境效益评估报告、第三方机构评估报告等,确保信息透明公开。

数据显示,中央财政将绿色环保、生态低碳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投入。近五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资金约 5000 亿到 6500 亿元。五年累计安排支持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资金近 3000亿元,年均增长 7%,其中遴选了 88个北方城市开展清洁取暖改造,促进能源消费革命,推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保护,探索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安排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支持实施 27 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49 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安排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支持实施83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相关资金投入支持下,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框架》的制定同时参照了中国及国际标准

《框架》创造性地实现"双标认证",既严格对标《中国绿色债券原则(2022年版)》,又全面衔接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原则(2021 年版)(内含 2022 年 6 月附录 1)》。联合绿色发展有限公司和DNV Business Assurance Limited两家国际权威机构对框架进行了独立评估,并出具了第二方意见。两家机构均认为,框架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GBP)的核心要素。

中国首个绿色主权债券框架的出台,是国际绿色金融市场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绿色金融市场提供了中国方案。

-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框架的发布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了统一标准,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绿色投资,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 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绿色主权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发行绿色主权债券,展示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中国首个绿色主权债券框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中国将继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示范和贡献。